天天要闻:音乐,是一种达意的语言
4月7日下午,马克龙访华的第三天,当他走进白云厅时,清越的琴声响起,一首《高山流水》婉转悠扬。
这把唐代的古琴在白云厅中再次奏响,成为又一次绝唱。
(资料图)
_以乐结友,是古往今来的外交手段
《乐记》中写道,“凡音之起,由人心生也。人心之动,物使之然也。”音乐是从内心兴发出来的,而外界会让内心感到触动,最终这种触动将以音乐的形式抒发出来。
它是一种共通的艺术,既超越语言的局限性,又被视作比语言符号,更能达意的表达。
礼乐文化是中国文明的根基之一,以音乐来外交、结友的故事里,《季札观乐》是很经典的一则。
吴公子札来聘。请观于周乐。
使工为之歌《周南》、《召南》,曰:“美哉!始基之矣,犹未也,然勤而不怨矣。”
为之歌《邶》、《鄘》、《卫》,曰:“美哉,渊乎!忧而不困者也。吾闻卫康叔、武公之德如是,是其《卫风》乎?”
为之歌《王》曰:“美哉!思而不惧,其周之东乎!”
为之歌《郑》,曰:“美哉!其细已甚,民弗堪也。是其先亡乎!”
为之歌《齐》,曰:“美哉,泱泱乎!大风也哉!表东海者,其大公乎?国未可量也。”
故事源自《左传》。吴国公子季札访问鲁国,鲁国请了乐工为季札奏乐,乐工把“周乐”为季札演奏了一番,季札在聆听的同时抒发自己的所思所想。
比如听到《郑风》时,他会认为郑风虽美,但过于繁琐,如此恐怕会先亡国;到《齐风》时,季札又评论道,这是泱泱大国之风,气势不可估量。
由此,以音乐作为一个契机,彼此之间进行思想交流。
_琴的独特,曲的曼妙
马克龙访华时,中方用一把唐代的古琴九霄环佩,演奏了一曲《高山流水》。
这把古琴至今已有一千两百年历史,落款为“苏轼记”。
但不只是苏轼,在琴身之上,还能看到黄庭坚的刻字,就连唐代名将郭子仪也曾轻抚此琴。
除此之外,由这把充满人文内蕴的古琴所奏出的乐曲《高山流水》,也有隐喻知己难得、知音难遇之意。
伯牙善鼓琴,钟子期善听。
伯牙鼓琴志在高山,钟子期曰:“善哉,峨峨兮若泰山。”
志在流水,钟子期曰:“善哉,洋洋兮若江河。”
伯牙所念,钟子期必得之。子期死,伯牙谓世再无知音,乃破琴绝弦,终身不复鼓。
有时音乐除了审美目的之外,还有与他人交流的作用。在人类的沟通中,更重要的信息来源或许正在那“弦外之音,意外之旨”的一部分。
但识琴中趣,何劳弦上音。
扫描二维码
听吕思清老师谈音乐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