@太原人!揭秘!全省首个“近零能耗建筑”,有多神奇?_环球聚焦
日前,我省新源智慧建设运行总部A座项目获得了中国建筑节能协会的“近零能耗建筑”施工标识认证,成为全省首个获评的“近零能耗建筑”项目。
▲新源智慧建设运行总部A座项目效果图
(资料图)
何为“近零能耗建筑”?这个听起来高大上的“新物种”评奖标准是什么?受到热捧的背后有什么秘密?
今天,跟小编一起,起底我省首个“ 近零能耗建筑 ”。
绿色降碳打出科技组合拳
潇河智慧建设运行总部A座是一栋地上五层、地下两层,总面积1.3万平方米的浅色楼。其外观造型充满未来元素,集纳了光伏发电、隔热铝合金玻璃幕墙、装配式超低能耗外墙创新系统、连续气密性、被动外窗体系、带热回收功能的通风系统、中深层无干扰地热系统等10余项高科技节能新技术,是名副其实的“节能样板楼”。
走进潇河智慧建设运行总部A座内部,温度、湿度宜人,尽管旁边B座、C座仍在施工,这里却丝毫听不到噪声。
“晚上下班时室内温度23℃,关掉供暖系统,第二天早上温度仍能达到22℃。”山西园区建设发展集团技术中心工作人员闫委亚介绍,这栋楼的供暖主要来自地源供暖系统,地源热泵通过一口2570米的井源源不断“捕捉”地热能。
“采用中深层无干扰换热技术,只提取深层地热,不抽取地下水,不影响地质结构,同时避免了尾水回灌难题。比浅层地源热泵技术节能30%以上。”闫委亚介绍,相比传统燃煤燃气集中供热方式,不仅可省却大量基础建设,还不产生废气、废水、废渣,运行成本也更低。
潇河智慧建设运行总部A座屋顶隔热铝合金玻璃周围,覆盖着光伏发电板。据测算,每年可生产97951千瓦时绿电,仅此就可满足整栋楼内部及室外景观照明用电,而采用光储直流技术,进一步降低了能耗。
从外墙到玻璃,再到遮阳板;从地源热泵到新风系统,再到中水利用,该项目从设计之初便努力让建筑更绿色、更节能。运营后,相比常规节能建筑,其能耗大大降低,实现了以最少的能源消耗提供舒适室内环境的设计目标。
2
破解难题推动技术创新
近零能耗改变的不仅是建筑结构、建筑材料等,更是对技术创新的一种推动。
“建设过程中,我们也遇到了难题。”闫委亚介绍,要近零能耗首先必须解决保温问题,这对建筑的气密性提出了严苛要求。而装配式建筑是在工厂预制好构建后再运到现场进行装配,难以保证严丝合缝。这成了施工过程中面临的挑战。
经过不断论证和技术攻关,最终决定外墙围护体系采用创新的复合装配式墙体体系,中空内层通过现场发泡氨酯整体填充,外墙内侧及关键节点铺满气密膜,穿墙管线以及门洞部位采用气密性处理形成连续气密层的方法。通过这些措施,提升了保温性能,同时增加了气密性,最大限度避免了装配式建造形成的缝隙对气密性的不利影响,实现了装配式与近零能耗的最好融合,而创新的复合装配式墙体体系也成为全国首创。
不仅如此,窗户、窗帘、墙体,设计的时候也都有秘诀。楼内的每扇窗户,厚度都是普通家用铝合金窗的3倍。玻璃表面还镀上了一层特殊的隔热膜。有了层层防护,一扇窗户的隔热能力,堪比穿上特制宇航服,能够最大限度避免外界的冷热空气与室内交换造成能量流失。在不影响采光和自然通风的情况下,该建筑还设置了高性能遮阳系统,最大限度减少了太阳辐射,降低了夏季空调能耗。室内干盘式回风系统的设置,更可杀菌消毒、净化空气,确保楼内的空气质量永远都是“优”。
3
大楼运行智慧“大脑”自动调能
在潇河智慧建设运行总部A座智慧管理平台,可以随时监测室内的温度、湿度和室外的PM10、PM2.5指标。“智慧管理相当于整个建筑的‘大脑’,通过指令就可以对室内温度、湿度等作出调整。”闫委亚说道。
依托智慧管理平台,运用物联网、大数据、云计算等先进技术,可实现对该建筑所有区域空调、变配电、给排水、电梯、照明等系统运行情况的全方位实时监控。结合计算机信息化分析以及管理,实现能源使用结构的优化和消耗过程的“信息化”“可视化”管控,做到每个区域温馨舒适,整体运行节能高效。
智慧管理平台是未来整个潇河新城的“大脑”。通过智慧管理平台,记者看到,有智慧工地、智慧楼宇、智慧安防、智慧消防等子项目。智慧工地显示,当天潇河新城整个项目工地进场3878人,其中建筑工人2741人。“通过平台不仅可以精准监控进场人员,还能实时监控施工情况、塔吊运转情况、气温、风速等,为安全生产提供保障。”智慧管理平台工作人员表示,未来潇河新城的管理运营都会接入平台,以智能化、节能化提升管理服务能效和质量。
信息来源:智慧生活报
标签: